昨日,在110千伏新华变电站施工现场,54岁的工作总负责人柏文杰高声宣布:“110千伏新华变电站GIS(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)改造工程全部竣工!”
他的身后,48岁的工程设计师朱飞轻面带笑容,“95后”小将陈志浩、张晨曦和一群小伙伴击掌庆贺。
(相关资料图)
110千伏新华变电站建成投运于1995年,这座位于西湖东侧杭州老城区区中心地带的变电站,可以说是杭州电网的“源头活水”。28年风雨洗礼,这座“老”变电站,服务着杭州城市飞速发展,承载了杭州人的珍贵记忆,也凝结着三代“电力人”的匠心。
“外国人能做到,我们也一定能!”
自唐代起,新华路就是杭州丝绸集中生产地之一,加上邻近环北小商品市场及凤起路家电市场,这里可以算得上是杭州老城区里最繁华的街道之一。
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,各类餐馆、宾馆越来越多,用电需求大幅增长怎么办?
建!1995年,政府和供电部门决定,在新华路自主建设一座全新的变电站。
当时,最先进的变电站当属GIS变电站——相较于传统变电站,GIS变电站的大部分电气设备密封在充满高压绝缘气体的金属筒中,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“那会儿GIS变电站属于尖端科技,普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。”已经投身变电站建设和检修工作38年的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七级专家柏文杰说。
据柏文杰回忆,为了摆脱国外的技术封锁,他们在新华变电站首次采用了当时第一批国产GIS设备,从组装到试验都由他们亲手完成。没有国外技术专家的指导,安装标准和组装过程更没有先例可循,一帮人在学中干、在干中学,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。
“GIS开关气体外壳的接缝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。对当时的我们来说,这是显微镜级别的数字。没有高科技就用笨办法,我们拿着直尺沿着接缝一点一点地比对,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。”注视着自己亲手组装的GIS开关设备,柏文杰自豪地说。
1995年7月10日,杭州地区第一个自主建设的GIS变电站建成投运。为了庆祝这个杭州市重点建设工程顺利投产,人们在站内办公楼外墙挂上了横幅,在围墙墙头插上了彩旗。在各色彩旗的迎风招展下,3台变压器,每秒为杭州注入12万千瓦的电能。
有了新华变电站保障电力支撑,新华路附近的娱乐业和餐饮业一下多了起来,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娱乐餐饮圣地,吸引众多大型企业先后入驻。
“不仅是电力枢纽,还要成为花园城市‘一景’!”
2012年,老百姓的关注点开始从吃饱穿暖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人居环境的舒适和谐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。
早在2010年,新华变电站就完成了外形风格与周围环境、景观的协调统一,成为城市中的别致“一景”。
“我觉得变电站不仅是电力枢纽,还是重要的城市景观。”自2004年入职,设计人员朱飞就专门负责新华变电站的改造工作。
朱飞从大量的工程文件中找出新华变电站当时改造的工程图纸,指着一处由各色线条绘制的结构图说:“为了把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由室外转移到室内,我们对房屋梁柱和进风口进行重新设计,增加了房屋载重和通风面积,来满足电力设备在室内的运行需求。”经过一番重新修葺,白墙黑瓦的新华变电站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,看起来更加美观和谐。
不仅如此,杭州电网最早的负荷临时转供工程也在新华变电站实施,首次实现全程施工“居民无感”,即施工不停电,最大限度保障当地居民的平稳用电。负荷临时转供工程的成功实施,为杭州电网后期大批量开展不停电作业开创了先河,为杭州在国内率先取消计划停电奠定了基础。
新华变电站的改造史,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杭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史。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,新华变电站还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造,
2015年,为保障G20峰会重要场馆可靠用电,新华变电站除110千伏GIS开关外的所有设备完成更新,实现变电站智能化运维。
2017年,为提升居民用电质量,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,新华变电站110千伏GIS配电装置完成大修,实现可靠性再提升。
今年,为践行杭州亚运会“绿色、智能、节俭、文明”的办赛理念,新华变电站110千伏GIS开关完成更新,实现维修成本和能源损耗的大幅降低。
“学好‘看家本领’,每一步核心操作都自己干、自己管!”
迈进时代发展新征程,如今的新华变电站已失去当年建设之初的重要地位,但它的每一次检修改造,都是一场规模盛大的科技练兵,是一次电力技术和电力精神的新老传承,很多年轻人都在这里如一棵棵“幼苗”,逐步成长为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电网建设者。
今年3月1日,新华变电站GIS开关改造工作正式启动。这一次,柏文杰作为项目总负责人,指挥一众年轻人在面积只能容纳1台GIS开关的空地上,辗转腾挪完成3台GIS开关更换工作。
确认每一个新老开关设备构件的拆装顺序和摆放位置、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安全合理、确认每一块空间都充分利用……施工前一周,柏文杰带着徒弟陈志浩反复演算工作流程,随手画的图纸装满了一整个文件袋。
手把手传帮带,面对面教实招,师傅的指导让陈志浩满怀信心:“现在,无论是更换开关设备,还是安装调试保护系统,每一步核心操作我都有信心自己干、自己管。”
“在这里我们应用了自主研发的增强压力补偿装置,可以有效提升电缆绝缘性能,让老站的供电可靠性不输于任何一座新建变电站!”“创新达人”张晨曦介绍道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此次新华变电站改造工程中,负责电缆检修的作业人员是清一色的“95后”,不少是新华变电站“同龄人”,他们也是此次改造工程的关键力量。
28年的斗转星移,新华变电站历久弥新。一代代“电力人”的守护与456座“新华变电站”擎起的电力网络,正默默为杭城的日新月异构筑坚实的电力保障。
关键词: